2014年1月31日
郎朗談論莫扎特與蕭邦
郎朗於片中提及兩位偉大的作曲家-- 莫扎特與蕭邦。
莫扎特屬於古典時期,而蕭邦即是浪漫時期。莫扎特比蕭邦早出現。
所以郎朗提到蕭邦很喜歡莫扎特,兩位同是將旋律用唱歌的方法表達出來。
他認為兩位作曲家將鋼琴當作歌聲來演奏,像歌劇、歌曲等等。
用鋼琴來唱歌很困難,但兩位作曲家的高超技巧,都像很容易做到了。
2014年1月26日
MusicLink 專欄預告
MusicLink 除有自家報導外,我們還邀得各路高手為網站撰寫專欄。
2014年2月各專欄將會登陸這裏,內容包羅萬有﹕包括流行曲論述、個人感想、音樂老師教學、夾BAND歷程、爵士樂介紹,還有中樂介紹,敬請期待﹗
2014年1月24日
盲人鋼琴家演奏李斯特名曲 — 「鐘」
相信香港人對這首名曲不會敢到陌生,因為李雲迪多年前曾經演繹過,並用於廣告上面。
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一首隨便能演奏的曲目,雖不是最高技術,但也是演奏級的曲目。
如果加上視覺上的障礙,這位鋼琴家還能演奏得得心應手,
很想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﹗ 打從心底佩服﹗
太空人管弦樂 – 星際大冒險
剛過去的周末,香港小交響樂團有一個特別的演出 - Good Music for Kids: Alasdair’s Space Adventure
見到一眾樂手穿著太空有關的服飾演奏,無論對小朋友或成人來說也是新奇的體驗。
再看看其他相片﹕
現在很多家長為小朋友選擇樂器時都茫無頭緒,其實可以帶子女去欣賞此類導賞型的節目,一來可有趣的認識不同樂器或樂曲,二來可觀察小朋友對那種樂器的聲音特別有興趣,之後才作出決定。
節目的演奏曲目大多關於太空的主題,如《星球大戰》、《星空奇遇記》、《ET外星人》等主題音樂。
錯過了?還有好節推介。
今天開始連續數天,香港小交響樂團還有兩個好節目,適合一家大小觀看。
1. 寶寶愛音樂
重點是這節目可帶零至兩歲的小朋友入場觀看,音樂會長約1小時,是罕有可帶BB入場的音樂節目。
2. 古典名曲知多少
這個節目由葉詠詩主持。節目內介紹很多耳熟能詳的樂曲,可能大家都聽過,但不知是誰創作的。這個節目便可以令你對古典樂曲有進一步的認識。而且可帶6歲以上的小童進場,大家密切留意。
資料來源﹕ 香港小交樂團網站
2014年1月21日
意大利指揮家Claudio Abbado逝世 享年80歲
世界著名的指揮家阿巴多於2014年1月20日逝世
讓我們看看這位偉大的指揮家如何看貝多芬的交響曲﹕
片中提到,他與不同樂團演出貝多芬的交響樂,每次都會從中發現新的事物,有新的體會,所以每次演出都不同改進,成就最好的演出。 他提到貝多芬很多作品,第二樂章與之前的樂章的速度,都會顯示相同,但一般演出都會奏得比較慢,因為難度頗高,近乎不可能的地步。但他細心留意貝多芬的樂譜,留意貝多芬作出的修改,以第八交響曲為例子,示範了一位指揮家要如何了解、研究樂譜,才能將精彩的作品發揮淋漓盡致。
延伸閱讀﹕
主場新聞報導
阿巴多維基百科
News from berliner-philharmoniker
讓我們看看這位偉大的指揮家如何看貝多芬的交響曲﹕
片中提到,他與不同樂團演出貝多芬的交響樂,每次都會從中發現新的事物,有新的體會,所以每次演出都不同改進,成就最好的演出。 他提到貝多芬很多作品,第二樂章與之前的樂章的速度,都會顯示相同,但一般演出都會奏得比較慢,因為難度頗高,近乎不可能的地步。但他細心留意貝多芬的樂譜,留意貝多芬作出的修改,以第八交響曲為例子,示範了一位指揮家要如何了解、研究樂譜,才能將精彩的作品發揮淋漓盡致。
延伸閱讀﹕
主場新聞報導
阿巴多維基百科
News from berliner-philharmoniker
2014年1月17日
落大雨啦雞仔貪玩
小時候唱得琅琅上口的兒歌,以前不懂得是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- 「快樂頌」
反而到了今日,已經很少人再唱這首兒歌。取而代之的是「仲有最靚的豬腩肉」。
古典音樂就是以前的流行歌,現在為其配上歌詞,不但可增加其流行程度,令大人細路更易入腦,還可以不知不覺間讓更多人認識古典音樂。
除了填詞,還有很多方法令大眾記得這首快樂頌。如果覺得嚴肅的坐在冠冕堂皇的演奏廳,看著眼花撩亂的樂器合奏覺得有壓迫感的話,可以看看以下短片,可能會激起你到古典音樂的熱愛。
看到會笑逐顏開的布偶「快樂頌」
香港節慶管弦樂團2013快閃﹕還有林子祥坐陣呢﹗
2014年1月14日
愛因斯坦講鋼琴
愛因斯坦1915年身在戰亂中的德國,收到11歲兒子寄來的信件,很感動,亦獲悉兒子找到鋼琴為樂趣,在信中,愛因斯坦便說除了老師教的曲目外,自己還要去選一些自己喜歡的樂曲,這樣才能學習最多最廣。
最重要是他提及﹕,當你做某些事情時卻不覺時間流逝,這樣的學習才最好﹗
「快樂不知時日過」就是這種狀態。
很多情況,學生練習時/上課時會不時望著時鐘,由於上課有時限,練習老師家長亦定了時限,以為過了時間便交了功課。可是心思卻全沒有放在樂曲上,這樣的練習效率一定大打折扣。
如何練習/學習才有效?日後會有文章分享。 但首先記著,要做到「快樂不知時日過」﹗
原文來源:brainpickings.org
原文標題:The Secret to Learning Anything: Albert Einstein’s Advice to His Son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brainpickings.org/index.php/2013/06/14/einstein-letter-to-son/
學樂器,卻不花時間欣賞音樂,跟一部機器有什麼分別?
什麼才算「識音樂」?是一個好好的問題。
你有聽流行曲嗎?你懂得分誰較合你心意,便已懂得音樂。學樂器,卻不花時間欣賞音樂,跟一部機器有什麼分別?
你有聽流行曲嗎?你懂得分誰較合你心意,便已懂得音樂。學樂器,卻不花時間欣賞音樂,跟一部機器有什麼分別?
分享「香港作家王迪詩」的一篇文章﹕
為什麼要去音樂會?
「買了藝術節的門票沒有?」這是最近一個熱門話題,正如我在12 月每逢碰見人總會被問「聖誕節到哪裏玩?」這時候如果你答「聖誕節我留在家裏」就會被人取笑是宅男剩女;要是你答「我沒買藝術節的門票」就會顯得沒有文化,沒有品味,所以無論藝術節的門票幾貴,都總會有些人視為必要的「包裝費」,branding,that’s it。去outlet買件Prada都要咁上下錢。
這番話當然又會刺痛知識分子的神經。「什麼!憑我一流的藝術造詣和鑑賞力,我還需要什麼包裝?」要是小心閱讀的話,不難發現我在上一段已經寫明「有些人」需要包裝,以便造詣高者把自己歸類於「有些人」以外。肯定也有一些人是真心享受音樂才去藝術節的,他們衷心期待所有演出,對表演者來說是可愛的觀眾。但得罪人我都要講一句,近年藝術節愈來愈像書展,有些人當年度趁墟,或搶《清明上河圖》的門票,蜂擁去看一幅印象派油畫。無論去趁哪一個墟,原因都只有一個── 出名。欣賞音樂的人肯定存在,但有更多人純粹因為某個演奏家很有名才買票入場。
真正的愛書人平日都會逛書店,任何時候都可以享受閱讀,不用等書展。其實香港一年到晚都有音樂會,外國和本地演奏家的演出多不勝數。若要看話劇,香港這片「文化沙漠」竟然是全球華人地區之中華語話劇最蓬勃的地方,難以置信吧?香港每天都有話劇演出,比台灣和大陸更加熱烈。多少人平日完全不看話劇,不聽音樂會,藝術節卻跑去撲飛?
有人認為「唔識聽」音樂就不要去音樂會了。那怎樣才算「識聽」呢?是否一定要懂得看五線譜,要知道什麼是Sonata form,能分析contrapuntal的巴洛克作品?擁有這些知識對欣賞一首歌當然是有幫助的,但音樂既是同時為知識分子及牛頭角順嫂而存在,那麼知識或技術就不是必要條件了,有沒有嘗試停下腳步,給自己一個機會去靜心細聽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倒過來說,考了八級鋼琴也不等於喜歡音樂。如果不喜歡,為什麼要去音樂會呢?有些人趁墟去到演奏會,五分鐘後開始不停心想「到底幾時完!」悶到發癲,浪費金錢也浪費時間,何不留在家裏打機?
街頭藝術在外國很常見。從網上看到這個故事:數年前一個寒冬早上,一個拿著小提琴的男人在美國華盛頓地鐵站內演奏巴哈。在那四十五分鐘裏,大約二千人途經那兒,大部分應為上班族吧。
男人演奏了四分鐘後獲得了第一個錢幣,一個婦人把零錢丟在他的帽子裏,沒有停下來便繼續往前走了。六分鐘後,一個年輕男人靠牆聽他演奏,然後看看表,也走了。十分鐘後,一個三歲男孩停下來,但馬上被母親拉著走。其他孩子經過也忍不住停下觀看,卻無一例外地被母親拉走。在這四十五分鐘裏,總共只有六個人曾短暫停下來聽音樂,他一共獲得了32美元的打賞。
演奏小提琴的人是Joshua Bell,全球最有名的小提琴家之一。他手上拿著的小提琴價值350萬美元,兩天後他在波士頓演奏廳的音樂會門票平均每張售100美元,全場售罄。
上星期在中環吃完晚飯,看見一個大叔在華人行門口拉小提琴,所有人都當他透明,只有一個從頭到腳都是LV的女人跑過去,把自己的頭貼在大叔的頭旁邊,舉起手機V字手自拍,然後沒一聲道謝,沒放下一塊錢,歡天喜地的走了。(撰文︰王迪詩 / 逢星期六刊於《信報》
屋企無空間放樂器?
香港地少人多,生活空間有限,如果還要地方來放大型樂器如鋼琴、古箏、低音大提琴等等,令很多人卻步,放棄學音樂。
但影片中,可以透過高科技懸空打鼓,雖不知道對技術訓練有沒有影響,但不失為一個解決空間的辦法。而且看起來好像懂得魔法般,也不錯唷﹗
如果打鼓可以這樣做?不知道鋼琴可否如此?
2014年1月10日
如果有座鋼琴放在公眾地方……
捷克街頭放了一座鋼琴,一名遊客拍到一名警察在彈奏悅耳動人的樂曲。片段受網民瘋傳。
其實音樂就是這樣容易傳開,令人容易接受的事。
另一邊廂在美國,一座自動的鋼琴會隨著路人的反應彈奏。看看短片真的十分有趣﹕有人在鋼琴邊煩燥的講電話,鋼琴會為他配上緊張的音樂。有位伯伯更對著無人的鋼琴吹口琴,而鋼琴便會彈出相和應的伴奏。
或者你彈奏這座鋼琴時,他便會自動跟你四手聯彈。
音樂就是如此神奇,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希望有一天,香港的商場都能擺放一座任人彈奏的鋼琴,讓更多人分享到音樂的喜悅,更可能有人會帶著小提琴與演奏者合奏呢﹗
2014年1月8日
2014年1月7日
新一年,李雲迪與郎朗在做什麼呢?
李雲迪新一年首先公開他在家彈奏的短片﹕
《熱情》(Appassionata)是貝多芬中期著名作品,作品第57號,又稱F小調奏鳴曲,原曲是貝多芬送給布倫斯威克伯爵的作品。
布倫斯威克伯爵(Brunsvik,1777—1849)是誰? 當然是重要人物,是貝多芬戀人泰麗莎公主的哥哥。伯爵同意他們訂婚,貝多芬感激他,在匈牙利與泰麗莎公主訂婚時創作的。
郎朗則於2014年2月4 日8點將於Carnegie Hall舉行演奏會﹕
是此演出將會演奏莫扎特與蕭邦的作品,短片中他亦講述了他9歲時學習莫扎特A小調奏鳴曲時遇到的困難,後來發現這首奏鳴曲是莫扎特為逝世的母親而寫的,之後成為了他最愛的奏鳴曲。
片中還談及,有時演奏上遇到困難,有時候是因為心理因素影響,可能是不夠自信或緊張。有時候要了解樂曲背景,才能解決一小部份樂章的問題。
《熱情》(Appassionata)是貝多芬中期著名作品,作品第57號,又稱F小調奏鳴曲,原曲是貝多芬送給布倫斯威克伯爵的作品。
上圖是布倫斯威克伯爵的相片 |
郎朗則於2014年2月4 日8點將於Carnegie Hall舉行演奏會﹕
是此演出將會演奏莫扎特與蕭邦的作品,短片中他亦講述了他9歲時學習莫扎特A小調奏鳴曲時遇到的困難,後來發現這首奏鳴曲是莫扎特為逝世的母親而寫的,之後成為了他最愛的奏鳴曲。
片中還談及,有時演奏上遇到困難,有時候是因為心理因素影響,可能是不夠自信或緊張。有時候要了解樂曲背景,才能解決一小部份樂章的問題。
Program
- MOZART Piano Sonata No. 5 in G Major, K. 283
- MOZART Piano Sonata No. 4 in E-flat Major, K. 282
- MOZART Piano Sonata No. 8 in A Minor, K. 310
- CHOPIN Ballade No. 1 in G Minor, Op. 23
- CHOPIN Ballade No. 2 in F Major, Op. 38
- CHOPIN Ballade No. 3 in A-flat Major, Op. 47
- CHOPIN Ballade No. 4 in F Minor, Op. 52
2014年1月5日
藝坊星期天
很多時候我們會抱怨電視節目無從選擇,只有哈哈哈雞汁。但其實除黃金時間外,確實有很多值得收看的節目,大家可有留意呢?
港台節目﹕藝坊星期天 - 這個並非單純講音樂的節目,而包含了表演藝術、音樂電影等,會訪問藝術家,是一個有意義的節目。
如果嫌音樂節目門票昂貴,怕買錯票,看了自己不喜歡的藝術節目,大可先看看「藝坊星期天」。1月5日這一集,邀請了數位音樂家上來演奏,總類多樣,有結他、鋼琴、室樂、爵士室樂等等。嘉賓主要都是早前曾來港演出的音樂家,受邀到港台錄影場演出。
不懂音樂的朋友,大可試試星期天早上靜心收看這個節目。如發現有樂曲能觸動到你,那便時你喜歡的類型,那便可多留意在港的同類型演出。
1月5日藝坊星期天節目重溫
我看管風琴 -- 樂器與建築的結合
圖片來源﹕Organists' Review
雖然上圖相信可以應用於所有樂器,但用在管風琴則最為貼切。
吹長笛的會問拉小提琴的為何可以一隻手按弦,另一隻手拉弓。
拉小提琴的會問彈鋼琴的如何可以看兩行五線譜,還會控制腳踏。
可是就算精通數樣樂器的人,都會問Organist如何彈奏一座管風琴。
一般來說管風琴常見於教堂內如下圖﹕
MusicLink 攝於波蘭 |
管風琴是一件巨型的樂器,建造過程需要涉及建築學,因此,琴本身就融合了教堂的建築內,與教堂合而為一。
香港可能沒這麼歷史悠久又宏大的教堂,那麼香港有沒有管風琴呢?
答案當然是﹕有﹗還近在咫尺,位於尖沙咀文化中的音樂廳,還是東南亞最大型的。
那麼香港有沒有管風琴表演? 2014年香港藝術節便有管風琴演出,有興趣的可購票入場。
如果你還對管風琴沒什麼印象,那請見以下40秒的短片,便知道彈奏管風琴如何像操作飛機般複雜。 注意,腳控制的腳踏與鋼琴的不同 ,鋼琴是用來控制聲音,管風琴的是腳踏是琴鍵來的﹗﹗
延伸閱讀﹕香港文化中心的管風琴
2014年1月3日
貓兒也彈琴
扭開電視機,看到一個BBC的節目「不凡動物」(Extraordinary Animal),介紹一隻貓兒叫諾拉,一隻懂得彈琴的貓。
雖然節目內的分析想說明貓不是愛音樂,但節目中有一個環節是將貓兒作的曲改編後放到disco裏播,人們聽後的反應是很想跳舞,完全不相信這首歌是貓兒創作的。
其實音樂本來就是那麼率性自然,一點也不深奧。貓兒就是沒有對音樂想得太多,率性而為,就帶來與人類有互動的音樂。
無論你懂不懂音樂,這個因子根本就在你心裏。想聽就聽,想試就試,想學就學,想表演就表演,隨心而行,你將會發現更多音樂有趣之處。
P.S. 羨慕片中主人家裏可並排擺放2部三角琴作教學用途﹗﹗
雖然節目內的分析想說明貓不是愛音樂,但節目中有一個環節是將貓兒作的曲改編後放到disco裏播,人們聽後的反應是很想跳舞,完全不相信這首歌是貓兒創作的。
其實音樂本來就是那麼率性自然,一點也不深奧。貓兒就是沒有對音樂想得太多,率性而為,就帶來與人類有互動的音樂。
無論你懂不懂音樂,這個因子根本就在你心裏。想聽就聽,想試就試,想學就學,想表演就表演,隨心而行,你將會發現更多音樂有趣之處。
P.S. 羨慕片中主人家裏可並排擺放2部三角琴作教學用途﹗﹗
2014年1月1日
維也納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
2014年新年快樂﹗MusicLink 正式開業,將會陸續為你介紹更多音樂節目。
2014年第一個音樂節目 -- 維也納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
一個歷史悠久的交響樂團,每年的元旦日也會有演出,更有超過90個國家轉播。
香港有冇份?當然有啦﹗
2014年1月3日(星期五)晚上8:30,將於國際台播出。
什麼?要追劇?無時間睇?
劇集可以網上重溫。錯過了今次演出,國際台不知幾時重播。(重播你也不會知道)
有什麼好看?
樂團由1939年12月31日開始演出……嘩都有60多年歷史。而唯一第一次演出在除夕夜,第2屆起都是在元旦日舉行。音樂界一年一度盛事,不要走寶。
大部份的曲目都是約翰. 施特勞斯的作品 。
他是誰?藍色多瑙河的作者。
藍色多瑙河? 有時會在政府某宣傳廣告聽到,有時會在雪糕車聽到。不妨留意下,因為音樂一直在身邊。
別以為交響樂只得樂器演奏部份,這個演出有時還包括芭蕾舞及合唱團的演出。
先看看今年芭蕾舞的服飾﹕
演出場地?請看去年表演的盛況--> 藍色多瑙河
資料來源﹕
維也納交響樂團官網
一個歷史悠久的交響樂團,每年的元旦日也會有演出,更有超過90個國家轉播。
香港有冇份?當然有啦﹗
2014年1月3日(星期五)晚上8:30,將於國際台播出。
什麼?要追劇?無時間睇?
劇集可以網上重溫。錯過了今次演出,國際台不知幾時重播。(重播你也不會知道)
有什麼好看?
樂團由1939年12月31日開始演出……嘩都有60多年歷史。而唯一第一次演出在除夕夜,第2屆起都是在元旦日舉行。音樂界一年一度盛事,不要走寶。
大部份的曲目都是約翰. 施特勞斯的作品 。
MusicLink攝於維也納 |
藍色多瑙河? 有時會在政府某宣傳廣告聽到,有時會在雪糕車聽到。不妨留意下,因為音樂一直在身邊。
圖片來源﹕ Vienna Philharmonic Facebook |
別以為交響樂只得樂器演奏部份,這個演出有時還包括芭蕾舞及合唱團的演出。
先看看今年芭蕾舞的服飾﹕
演出場地?請看去年表演的盛況--> 藍色多瑙河
資料來源﹕
維也納交響樂團官網
訂閱:
文章 (Atom)